诺奖得主、锂离子电池发明者Goodenough教授逝世

新闻链接:《纽约时报》2023年6月26日报道


新闻链接:澎湃新闻 2023年6月27日《54岁入行97岁诺奖, “足够好”“足够老”的传奇人生》

新闻链接:搜狐网2023年6月28日《锂电之父、诺奖得主Goodenough的传奇一生》


 324342312.jpg


      2023626日,美国物理学家、化学家、锂离子电池共同发明者约翰·古迪纳夫(John Goodenough)教授逝世,享年100岁,距其年满101岁还有一个月。

 

  古迪纳夫教授出生于1922年,他是美国国家工程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法国科学院和西班牙皇家学会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一生撰写了550多篇论文、85个书籍章节和5本著作,其中包括2本开创性著作《Magnetism and the Chemical Bond (1963) 和《Les oxydes des metaux de transition(1973)。他获颁数十个国际科学奖项,包括2001年日本国际奖,2009年恩里科·费米奖,2013年获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2011 美国国家科学奖章,2014 查尔斯·斯塔克·德雷珀奖, 2018年富兰克林奖章,2019年科普利奖章,以及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他是有史以来最高龄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古迪纳夫教授被亲切称为“足够好”老爷子,在他辉煌的一生中有高潮也有低谷,但平均每20年都做出在了各个领域堪称里程碑式的杰出成就,他在磁性转化材料,燃料电池氧离子电解质,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固态电解质材料,超导材料,光敏氧化物材料等等领域均有建树,比如在计算机领域,他在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参与开发了最早的随机存取储存器中(RAM)的关键部件,即后来的电脑内存,在1955年又研究奠定现代计算机基础的合并JT效应。他数十年身体力行进行科研工作,甚至在获得诺奖后的2017年,在97岁高龄仍然身处一线进行实验工作。

 

  古迪纳夫教授直到54岁才开始研究锂离子电池,1983年发现锰尖晶石正极材料,1978年发现钴酸锂材料,1989年发现采用聚电解质(如硫酸盐)的正极将产生更高的电压,1997年提出磷酸铁锂材料。2014年,美国国家工程院公认古迪纳夫、西美绪、拉奇德·雅扎米和吉野彰为现代锂离子电池所做的先驱性和领先性的基础工作。此外,古迪纳夫教授还与日本学者金森顺次郎(第13代大阪大学总长)共同提出古迪纳夫-金森法则(Goodenough-Kanamori rules),用于解释克拉默斯-安德森(Kramers-Anderson)超交换作用。所有这些重要研究奠定了新能源产业的关键基础

 

2431232.jpg

  图片说明:2017630日,古迪纳夫教授在同事和学生为其准备的95岁诞辰的预先庆祝活动上。他的生日是725